吴哥窟写生
01
╱ 作者谈创作 ╱
知白守黑是中国画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存在方式。通过“留白”来打破描绘对象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定,使人的心灵获得自由,进入一个未知的精神世界。中国山水画在运用到光元素时,也一定在这一谱系中完成。
北山
中国山水画的光感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空白来变现的。比如马远、夏圭的大面积空白的运用,就会让我们联想到那一片幽玄迷蒙的深远的时空。龚贤在密林处所留下的树干用笔写出后,在周围浓重的墨的围剿中显得格外光洁明亮,也是白与黑的转换的巧思。李可染的背光的那种摄人灵魂的光,也是知白守黑,反黑为白的中国阴阳体系。
我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试图完成知白守黑这一“目标”。比如我在“空故纳万境”系列中,将天空几十遍地渲染成玄黑色,山体以干笔勾勒完成后,不断在山石上积墨、皴染,使其山体表现为淡灰色,在背景玄黑天空的反衬中,显得更为亮莹鲜润。这其实即是中国绘画阴阳的观照谱系和知白守黑的布置与安排。在黑与白的转换中找到一种自己的感觉和对大自然的夜景的认识,也将一种观念融合在里面。
空故纳万境之一、二
在“桃源仙梦”系列中,我将一些动物,如麋鹿、飞鸟、山猴融入山水画里,并以简笔画出。在周围墨色的包围当中显得更为光亮。这些光点犹如点点繁星。这也是黄宾虹说的“一炬之光,山体通亮”。我的创作也是对其另一种变相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也一直警惕不让自己的创作落入西方的写实绘画范畴。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光、心灵的光、知白守黑的光。
桃源仙梦之一、二、三、四
02
╱ 名家点评╱
他(韩昊)的“仙梦”系列与古代的“桃源图”拉开了距离,尽管仍是讴歌精神家园的超然世外与和谐安宁,但景是用童心、童趣编织的天真烂漫的桃源仙梦,情是内心的欢喜、愉悦,是神与物游的自在,是不乏幽默感的快乐,很有点像亨利·卢梭的笔下的梦幻世界,充满心灵的自由,也有点像夏加尔画中的梦幻与象征,流露着内在诗意的力量,然而具有中国味。
——邵大箴
桃源仙梦之五
在韩昊的作品中,山并非映入眼帘的青黛绿意,水也不仅仅是一池的碧波荡漾,而是浓缩了的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艺术境界。这种理想、这种境界是对现存世界的一种诗意化的构筑。
——薛永年
桃源仙梦之六
作为“80后”画家,韩昊完全不为时流所囿、为写实所困,相反,当他的同代人斤斤于现实表象的描绘时,韩昊却在率真内心的召唤下,步入梦幻式的创作状态。在这里,物象洗尽铅华,梦幻般地从精神层面上呈现出来,皎然清脱,?然不滓,物随心动,境因情移,画面中四处流溢着童趣、墨韵以及画家对山林云水的一片痴情。
——张晓凌
桃源仙梦之七
韩昊山水画追寻静谧的乡园情境,山水、树木、河流、寺院、佛塔、文人等许多具有人文意味的自然物象通过他心底的流淌和向往人文空间,形成了他独特的有境界的山水画,这是内含着文化真诚与心性真善的笔墨语言,韩昊山水画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性传承,是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感知与弘扬。
——田黎明
吴哥窟印象
河南新乡写生之三
03
╱ 作者简介╱
韩昊是一位80后画家,从中央美术学院的山水画专业本科一路到硕士,师从贾又福教授和姚鸣京教授;后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读美术学博士,受业于卢禹舜教授。名校名师亦像一张名片,拿得出手,但是真本实力,还是得凭自己的努力和造化。开启韩昊的艺术之门除了他孜孜不倦临摹董其昌、倪瓒等名家的作品,尤其得法于龚贤的“欲秀而老”那既准确、简练又流畅有变化的笔墨,当然更离不开十几年来名师的悉心栽培和潜移默化,得益于贾又福那种至大至美、至情至性的壮阔,以及“澄怀观道”的山水画精神,吸收了姚鸣京作品中的“坐忘”之境,也有意识地学习了卢禹舜作品中的“生趣”之致,韩昊试图在诸多名师之间寻找某种契合点从而练就自己的山水画风格。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