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宗白华在论《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中说:“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宗白华还把意境提到了宇宙哲学的高度,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心灵深处的反映,以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而最早明确将“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是唐代的王昌龄。他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宋元之后遂将“意境”纳入到山水画审美的范畴之中。清代恽寿平就中国山水画的“意”与“境”问题,在他的《南田画跋》里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清代笪重光也在《画荃》中写到:“绘画多门,诸不具论,其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于兹篇可会通焉。”他还说:“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里的空白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象审美,从而构成中国山水画意境审美的有机整体构成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要以“萧散”“淡泊”作为主要的山水画意境特征。特别是元代从事绘画的士人,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局面发生了改变,一些山水画家开始走中西融合的新路,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弱化了隐逸与自然的情调,而更强调了陶然于大自然的感受。”现代山水画家试图摆脱前人陈陈相因的传统山水画程式,他们多吸收西方绘画的观念和西方绘画手法,与中国笔墨相融合,深化了中国山水画审美范畴,丰富了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也开拓了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的再创造。中国现代山水画将西方绘画光元素引人中国绘画的构成因素,开拓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审美范畴。光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自然的真实感和意境表达的抒情性、直观性,从而更富有时代精神,更贴近生活的美。而随着现当代山水画家对“光”元素表现的认识不断深化,经过反复实践和用光艺术手法的更加丰富,画家也能够深层的将光元素纳入到中国哲学的美学体系之中,深化并拓宽了中国画气韵生动的意境和审美内涵。黄宾虹表现“夜光”山水,形成“黑米浓厚”的山水风格,开拓具有民族性的“浑厚华滋的审美境界”。李可染将“背光”纳入到其山水画体系中,在表现出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外,更形成博大、深秀、浑厚、神秘的山水画的境界。田黎明引入自然的光斑的变化,参照西方印象派光影的表现,运用围墨法、连体发的笔墨技法,在光与墨的自然渗化中形成其内涵。可以说光元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开拓了中国画意境美的审美范畴。
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非常重视对“意境”的营造,他说:“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他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按照李可染的理解,意境是艺术家所观照的自然景观与艺术家强烈的情感相融合,并赋予一个时代灵魂的诗一般的境界。李可染长期深入生活,下乡写生去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意境美”,他将“光”元素融入到其绘画作品中,使其与中国画笔墨和传统美学“计白当黑”相融合,使画面浑厚而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画面中无论是树梢外轮廓光的变幻,或是山峦的背光、小溪中跳跃的光点、屋舍中光洁明亮的灵光,都经过画家的惨淡经营,在与暗部积墨的对比中构成其山水画深邃、静谧、幽幻的意境美,突出其山水画的神韵之美。
《枫林暮晚》是李可染于1978年所作的山水画杰作。此画主要以苍茫而灿烂的金红色调来构图。泼墨酣畅,浑厚华滋,有色墨交融,枫林在夕阳下幻化出一片辉煌。山亭隐现于密林深处,反射几点高光,在深沉暮色中愈见明亮,构成政府画面的画眼。远处山腰处辟出一条山涧,发亮的溪流直泻而下,流淌到进京的溪口处,整幅画作笔墨酣畅淋漓,光影浮化,似真似幻,创造出诗一般的境界。李可染以对“光”元素的运用突出其山水画意境美的传达,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审美内涵。
贾又福的绘画吐出来东方美学思想的“澄怀观道”的山水画精神,他追求“大肃大整”的壮阔,幽深的大境界的艺术风格。他曾说:“中国山水画尤贵其大,大彻、大悟、大仁、大智、大真、大实、大喜、大悲、大境、大拙、大朴、大统一、大和谐,越单纯越名贵,最忌小打小闹、小趣味、小变化、小聪明、声细气。凡大则美则为,凡小则丑则弱。”贾又福在其山水画创作中经常将黑与白、线与面、清楚与模糊进行到最大限度的对比,使其作品表现出浑厚、神秘、博大、诡谲的艺术风格。他经常在他的作品中把“一具之光”放到最醒目的位置,化虚为实,计白当黑。他对光元素的表现手法正体现出他作品幽深、壮阔、诡谲、博大的艺术境界和“宏观探道”的美学思想。无论是艺术评议还是精神境界,贾又福都对前人有所创新和发展,而“光”元素的运用证实其绘画语言和精神内涵的构成元素之一。
卢禹舜在其《静观八荒》系列作品中有着对人与自然、宇宙与心理、天与地的深刻的思考。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修饰化的图式构成折射出“八荒神通”的山水画精神境界。“卢禹舜的山水画已把北国山水提升为图式强化了大自然的广袤与神秘。”
现代画家周韶华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往往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黄河魂》是周韶华的一幅代表性作品。它以黄河作为背景,以赭石加墨大面积的泼出,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艺术效果。近处画有一石狮立于一个石坡上,位于阴影之中。石狮以较重的墨画出,在边缘形成了一个浓重的剪影形式,使整幅画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形式感。这幅画明暗对比强烈,位于阴影中,石狮和土坡构成整幅画最重的墨块,与黄河在明度上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巧妙地运用明暗气氛的渲染,突出了其主体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
发表于《荣宝斋》2012年第一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