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昊,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200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院(本科、山水画专业),200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师承贾又福教授,李铁生副教授,崔晓东副教授,姚鸣京教授,刘荣老师等。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山水画专业),2008年毕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师承姚鸣京教授。同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博士研究生),师承卢禹舜教授,2011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关于韩昊的笔墨,我们在上篇略有论述。本篇我们将接着上期话题对韩昊的笔墨功夫做进一步探讨。自古以来,中国画一直强调书画不分家,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韩昊是如何做的呢?
一、韩昊的书法、篆刻下了很大的功夫
韩昊为人敦厚,故一直很幸运。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院之后,在人才济济的艺术世界里,他深得书法篆刻大师们的指点与熏陶。他善于向周围同事朋友学习,加之他本人的勤奋努力,书法篆刻水平不断突破,令人欣慰。
韩昊的篆书在书画界小有名气,他的篆书从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家入手,上追秦汉,其“铁线篆”做到了简而不空,自然简约、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深受圈内人士赞誉。其书法同时兼修楷、行、草等书体,潜心研究历代名家法帖,尤其在二王及陆柬之的《文赋》上用功最勤,其书写结体严谨,筋骨健劲,超逸神俊,情趣恣意。其笔法飘纵,中锋取劲,侧锋取妍,无滞无碍。其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酣畅中见敦厚,庄朴间透流动,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深得晋人韵味。
近几年来,韩昊的篆刻水平在诸多名师的指导下,其刀法温和静气,作品平实高古,素净典雅,清逸灵动、温润淳厚,深得精微之处,书卷之气溢于金石之间,颇为招人眼球且极耐品读。
二、韩昊山水之“点苔”功夫相当了得
观察近两年的韩昊作品,其“点”的运用做到了得心应手。
一是用“点”丰富。直、横、圆、尖、个字、介字、梅花、鼠聚等点,在其作品里交织运用,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让他的山水既明丽而又韵味无穷;
二是用“点”灵活。在韩昊的作品里大点、小点、疏点、密点、浓点、淡点,相合呼应,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真正做到了稀处可走马,密处不容针,使其作品耐人寻味,充满了诱惑力;
三是善用“色点”。韩昊的作品里,经常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色点”,这些“色点”在作品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是他常年写生对大自然光影观察的结果,看似洋洋洒洒,更多是他对画面全局驾驭能力的体现;
四是爱用“糊涂点”。韩昊山水以积墨见长,在积墨探索中,以线条的勾勒为山形,以“点苔”为手法,以醒目点、糊涂点、错杂纷乱点层层堆积,做到杂而不乱,形成积墨,由此构筑的山势,重重密密,层层深厚,浑沌中显分明,分明中见浑沌,山脉中丰富的“神秘感”由然而生;
五是时常漏“点”。仔细观察韩昊山水,在大片水墨渲染、积墨中,会发现有意或无意的有几个“漏点”,空灵又实实在在的存在,此技法概是韩昊在山水“点苔”技法中的又一次创新。“点苔”的运用,见证了韩昊良好的笔墨掌控能力,和对画面宏观与微观的控制力。
三、韩昊山水线条能引人入画
中国画强调笔墨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笔以墨为精神,墨以笔为筋骨,笔是画面的根本,意蕴着整幅画的灵魂。韩昊的线条来源于二十多年的美术功底,来源于其长期不懈的书法和篆刻练习。
韩昊善思考,爱琢磨。韩昊的笔墨师承贾又福、姚鸣京、卢禹舜等国内大师,上承范宽、龚贤、李可染等先哲。他的山水线条刚柔相济,极富张力,蕴含韵律。其笔法沉厚凝重,刚健劲遒,稚拙沉着,圆浑厚重,不剑拔弩张,不狂怪奇诡,细细读来似有微风拂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呈现出一种内美。他通过线的长短、粗细、强弱、轻重、曲直、顿挫、虚实等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层峦叠嶂的山、密密麻麻的树、千奇百怪的生灵、涤荡心胸的平原、悠然自得的旅者、渐行渐远的幽径……
长年写生,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感受万物的和谐,探索自我在冲突与超越中与宇宙冥合的神境,无意中,他的笔融入了他的思想,万事万物既清晰可见,又或隐或现,甚至无中生有,让您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桃源世界,感受世外的宁静,不自觉的让你成为画中的居者,云游其中。
二十多年的书画浸染,始终如一的勤奋,慢慢的,在量变中,他的笔墨功夫渐渐的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体貌,成为一代中的佼佼者。
韩昊在积墨基础上,大胆探索了积色等笔墨手法,同时他的山水画在皴、擦、染、戳、扫等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上,恪守古训,孜孜以求。他用心追寻前人的风范,而又大胆与西洋画法相融合,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面貌,用笔墨打造了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家园。相信韩昊,他一定会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